蛋白质芯片
蛋白质芯片技术作为高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分析平台,在生命科学领域展现出多维度的功能解析能力。该技术通过构建微型化、集成化的蛋白检测阵列,不仅可实现蛋白质表达谱的系统性定量分析,还可深入解析蛋白质-蛋白质、DNA-蛋白质及RNA-蛋白质等多层级分子相互作用网络。在药物研发领域,其高内涵筛选特性可加速药物靶点发现与验证过程,尤其在复杂疾病机制研究中,为信号通路解析、疾病标志物开发及表观遗传调控研究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该平台通过并行检测模式显著提升研究通量,已成为连接基础研究与转化医学的重要技术桥梁。
中文名 | 外文名 | 含义 | 研究对象 | 原理 | 分类 | 用途 |
---|---|---|---|---|---|---|
蛋白质芯片 | Protein chip | 蛋白功能分析技术 | 蛋白质 | 对固相载体进行特殊的化学处理 | 微孔板蛋白质芯片等 | 蛋白质表达谱分析 |
1. 简介
蛋白质芯片技术作为一种高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在生命科学领域展现出多维度的功能解析能力。该技术通过构建微型化、集成化的蛋白检测阵列,可实现蛋白质表达谱的系统性定量分析,并深入解析蛋白质-蛋白质、DNA-蛋白质及RNA-蛋白质等多层级分子相互作用网络。在药物研发领域,其高内涵筛选特性可加速药物靶点发现与验证过程,尤其在复杂疾病机制研究中,为信号通路解析、疾病标志物开发及表观遗传调控研究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2. 技术原理
蛋白质芯片技术以蛋白质分子为研究对象,其核心技术原理在于对固相载体表面进行特异性化学修饰,形成生物分子固定化界面。通过共价结合或物理吸附方式,将已知功能的蛋白分子(如酶、抗原、抗体、受体、细胞因子等)定向固定于载体表面,构建高密度生物分子探针阵列。基于生物分子特异性识别原理,该平台可实现对待测样本(血清、血浆、组织裂解液等)中目标蛋白的靶向富集,经洗涤纯化后,通过生化分析手段完成蛋白质组分鉴定、定量分析及功能解析,为揭示蛋白质表达特征、翻译后修饰、相互作用网络等核心生物学信息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3. 芯片构建与制备
3.1 固相载体选择
常用载体材料包括玻片、硅基底、云母片及各类高分子膜材料。理想载体需具备以下特性: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可控的表面化学修饰位点;3)稳定的光学或电学性质。硝酸纤维素膜等渗透性滤膜及多聚赖氨酸修饰的载玻片因其优异的蛋白结合能力被广泛应用。载体外形可依据实验需求设计为标准显微镜载玻片、微孔板或定制化结构。Lin等研究者开发的APTS-BS3交联技术显著增强了芯片表面与蛋白分子的结合稳定性。
3.2 探针阵列制备
低密度芯片采用直接点样法固定生物活性分子(抗原、抗体、受体等),通过非共价作用维持蛋白天然构象,确保特异性结合能力。高密度芯片则采用机器人点样系统,将cDNA表达文库产生的全蛋白组分以微阵列形式高密度排布(可达1600个点/cm²),实现单次实验对数千个蛋白靶标的并行检测。
4. 生物分子反应与检测
4.1 样本处理与加样
临床样本(尿液、血清等)需经层析、电泳或色谱分离等前处理步骤。将预处理样本以2-10μL微量体积精确分配至芯池阵列,通过温育实现靶蛋白与固相探针的特异性结合。
4.2 信号检测模式
- 直接检测模式:采用荧光标记或同位素标记策略,通过专用芯片扫描仪获取空间分辨的信号数据,配合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解析。
- 间接检测模式:借鉴ELISA原理,采用二抗标记放大检测信号,提升检测灵敏度。
- 质谱分析技术: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可实现蛋白芯片上靶蛋白的质谱分析,通过质量电荷比测定结合蛋白质数据库比对,完成蛋白组分的分子量鉴定及相对含量分析。
- 光学检测技术:基于椭偏光学成像原理的生物传感器技术,通过监测靶蛋白结合导致的表面光学性质变化,实现无标记、实时动态检测。
该技术体系通过模块化设计整合样本处理、生物反应及检测分析单元,显著提升研究通量,为蛋白质组学研究及临床转化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平台。
乐备实是国内专注于提供高质量蛋白检测以及组学分析服务的实验服务专家,自2018年成立以来,乐备实不断寻求突破,公司的服务技术平台已扩展到单细胞测序、空间多组学、流式检测、超敏电化学发光、Luminex多因子检测、蛋白芯片、抗体芯片、PCR Array、ELISA、Elispot、多色免疫组化等30多个,建立起了一套涵盖基因、蛋白、细胞以及组织水平实验的完整检测体系。
我们可提供从样本运输、储存管理、样本制备、样本检测到检测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服务。凭借严格的实验室管理流程、标准化实验室操作、原始数据储存体系以及实验项目管理系统,已经为超过3000家客户单位提供服务,年检测样本超过100万,受到了广大客户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