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概述:空间多组学引领研究新浪潮
空间多组学技术体系整合了空间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正在深刻变革现代肿瘤学研究范式。该技术能够将肿瘤组织的三维分子结构解析至亚细胞分辨率水平,精确绘制肿瘤细胞与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
与传统单细胞测序技术相比,空间多组学的最大优势在于保留细胞在原位组织中的空间位置信息。研究人员不仅能识别细胞类型,还能解析细胞空间分布模式及细胞间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组织微环境的结构与功能。
二、应用突破:肿瘤研究的革命性发现
肿瘤侵袭过程中会与周围组织发生复杂相互作用,形成高度异质性的细胞类型组成和相互作用网络。通过结合人类基底细胞癌的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组学分析,研究人员成功鉴定了主导肿瘤进展的关键细胞群体。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现出显著的集体迁移表型,其特征是细胞-细胞连接复合物的特异性表达。在物理邻近区域,研究人员识别出具有细胞外基质重塑特征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亚群。研究表明,肿瘤细胞高表达细胞因子Activin A,并在邻近的成纤维细胞亚群中诱导特异性基因特征。这一成果展示了空间多组学在破译癌症侵袭机制和指导靶向治疗方面的巨大潜力。
在心肌梗死研究方面,研究人员综合利用单细胞测序、染色质可及性分析和空间转录组分析等技术,构建了心肌梗死后人类心脏重塑过程的高分辨率图谱。这种多组学整合分析模式能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评估心脏细胞类型组成变化,揭示心脏转录组和表观基因组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心脏疾病机制研究和治疗策略开发开辟了新道路。
三、技术进展:平台创新推动领域发展
单细胞组学方法在捕获分子图谱方面取得显著成功,但通常无法保留空间位置信息。现有空间转录组学技术在通量、分辨率和效率方面的限制阻碍了大规模应用。
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新型高通量空间多组学测序自动化平台SM-Omics。该平台利用液体处理系统实现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整合,所需样本量极少,使用常规实验室仪器即可完成。SM-Omics采用DNA条形码标记抗体策略,有效扩展了空间转录组学和多重蛋白质检测能力,极大促进了空间组学的大规模应用。
另一方面,Spatial-CUT&Tag技术成功将CUT&Tag与空间组学相结合,使分辨率接近单细胞水平,能够直接在冷冻组织切片上对组蛋白修饰进行全基因组分析。该方法揭示了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空间差异性的细胞类型特异性染色质修饰模式,为空间生物学研究增添了表观遗传新维度。
四、分析工具:数据处理方法创新
随着多组学实验设计日益复杂,特别是跨时间或空间轨迹分析的需求增长,现有因子分析方法已无法有效处理样本间时空依赖性。
研究人员开发的MEFISTO分析工具,专门用于处理具有时空依赖性的高维数据建模。该工具在保持因子分析对多模态数据传统优势的同时,能实现时空维度上的降维、数据插补以及变异模式分离,还可通过数据驱动方式识别和对齐潜在变异模式,有效整合多个相关数据集。
同时,Squidpy作为Python开源框架,专门用于分析空间分辨组学数据。该平台集成组学和图像分析工具,实现空间分子数据的可扩展解析,提供高效基础设施和丰富分析方法,支持二维和三维信息处理,为构建组织和器官的综合分子图谱奠定基础。
五、总结与展望
空间多组学技术正迅速发展,在各种组织类型的基因组架构绘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方法不断成熟,通量、分辨率、灵敏度和样品适用性等方面的限制正在被逐步突破。
该技术有望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分子和空间结构进行深入解析,彻底改变我们对生命复杂性的认知。从肿瘤学研究到器官发育分析,从疾病机制探索到治疗策略开发,空间多组学正在为精准医学提供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解决方案。
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空间多组学有望成为标准研究工具,推动生物医学研究进入全新时代。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法的整合,将进一步提升空间多组学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能力,为理解复杂生物学系统提供更强大的方法学支持。
乐备实是国内专注于提供高质量蛋白检测以及组学分析服务的实验服务专家,自2018年成立以来,乐备实不断寻求突破,公司的服务技术平台已扩展到单细胞测序、空间多组学、流式检测、超敏电化学发光、Luminex多因子检测、抗体芯片、PCR Array、ELISA、Elispot、多色免疫组化等30多个,建立起了一套涵盖基因、蛋白、细胞以及组织水平实验的完整检测体系。
我们可提供从样本运输、储存管理、样本制备、样本检测到检测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服务。凭借严格的实验室管理流程、标准化实验室操作、原始数据储存体系以及实验项目管理系统,已经为超过3000家客户单位提供服务,年检测样本超过100万,受到了广大客户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