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蛋白质结构预测的科学挑战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是其生物学功能的基础,解析蛋白质结构对于理解生命活动机制、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实验方法测定蛋白质结构不仅耗时费力,还需投入大量资源,且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相比之下,通过基因组测序可轻松获得海量蛋白质序列,基于 “序列决定结构” 的基本原理,从氨基酸序列推断蛋白质折叠结构的研究已持续半个世纪。随着序列数据库的指数级增长,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长期以来缺乏决定性突破,成为计算生物学领域的重大挑战。
早期研究中,莱纳斯・鲍林基于多肽链立体化学特性提出二级结构模型,并成功构建 α- 角蛋白和胶原蛋白的三维模型,使科学界期待类似核酸结构解析的几何建模方法能解决蛋白质结构问题。但首个蛋白质晶体结构的发现揭示了其结构的高度不规则性,表明蛋白质折叠原理远比预期复杂。20 世纪 90 年代,简化生物物理表征和线程化方法的进展曾带来希望,但实际应用效果有限,部分成果被证实源于 “后预测” 偏差,即研究者已提前知晓目标蛋白结构。
二、CASP 实验与结构预测的规范化评估
为客观评估蛋白质结构预测技术水平,马里兰大学 John Moult 团队于 1994 年发起 CASP(结构预测关键评估)实验,采用双盲框架对预测方法进行系统评测。实验组织者收集未公布结构的蛋白质序列作为预测目标,计算科学家提交预测结果后,由独立评估者对比预测模型与实际解析结构。这一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实验成为该领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早期 CASP 实验揭示了结构预测的严峻现状:CASP1 中多数预测存在严重问题,仅能通过同源模板建模实现简单目标的有限预测,生物物理方法的应用甚至加剧了错误。CASP2 虽在远源同源物检测等方面取得进步,但整体进展缓慢,《纽约时报》曾以 “蛋白质 1,计算机 0” 为题报道这一困境。CASP3 引入 GDT-TS(全局距离测试 - 总分)评估指标,通过统计不同距离阈值内匹配残基比例,有效区分局部正确模型与全局错误模型,成为衡量预测准确性的金标准(20 分左右为随机模型,50 分具备正确拓扑结构,70 分以上实现准确建模,95 分接近实验解析水平)。

三、关键技术突破与方法演进
CASP 实验推动了预测方法的持续创新。早期研究者尝试通过多序列比对中的相关突变计算残基接触图,但受限于间接相关性干扰,准确性较低。2010 年后,直接耦合分析方法通过全局优化区分直接与间接相互作用,显著提升接触图预测质量。2017 年,深度学习技术的引入实现重大突破,卷积神经网络不仅能从有限同源序列中提取高质量接触图,还可将预测转化为距离约束,为蛋白质折叠提供精细几何信息,在 CASP13(2018)中已展现对难预测目标的显著改进,最佳模型 GDT-TS 得分从 40 提升至 60 以上。
DeepMind 团队的 AlphaFold 在 CASP13 首次亮相即表现突出,其创新在于将距离图概率分布转化为统计势能,通过梯度下降构建结构模型。尽管此时进步仍属渐进式,但为后续突破奠定基础。2020 年 CASP14 中,AlphaFold2 实现革命性跨越,采用端到端训练的神经网络架构,直接从序列输入生成结构输出,模型参数全局优化而非依赖中间代理指标。结合注意力机制和三维等价变换器神经网络,AlphaFold2 能迭代优化序列关注子集,从有限同源物中提取丰富约束,最终取得 92.4 的中值 GDT-TS 得分,接近实验解析水平,尤其对难预测目标的优势显著,部分模型成功用于解决十年未决的分子置换难题。

四、技术革新的意义与未来展望
AlphaFold2 在 CASP14 的突破性表现标志着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的重大飞跃,其端到端深度学习架构消除了传统方法的人为偏见,通过非线性关系分析能力攻克了长期存在的技术瓶颈。这一进展使单链蛋白质的结构预测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推动蛋白质结构空间的解析效率实现质的提升,堪比 BLAST 工具对序列分析领域的变革性影响。
然而,蛋白质折叠问题远未完全解决。当前技术仍局限于静态结构预测,无法涵盖折叠路径、动态构象变化、蛋白质相互作用及细胞内定位等关键生物学过程。未来研究需拓展至动态结构预测、复合物组装及功能机制解析等方向。随着学术机构与科技企业的持续投入,蛋白质结构预测技术将不断完善,为生命科学研究和药物开发带来革命性影响,开启生命科学研究的全新范式。
乐备实是国内专注于提供高质量蛋白检测以及组学分析服务的实验服务专家,自2018年成立以来,乐备实不断寻求突破,公司的服务技术平台已扩展到单细胞测序、空间多组学、流式检测、超敏电化学发光、Luminex多因子检测、抗体芯片、PCR Array、ELISA、Elispot、多色免疫组化等30多个,建立起了一套涵盖基因、蛋白、细胞以及组织水平实验的完整检测体系。
我们可提供从样本运输、储存管理、样本制备、样本检测到检测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服务。凭借严格的实验室管理流程、标准化实验室操作、原始数据储存体系以及实验项目管理系统,已经为超过3000家客户单位提供服务,年检测样本超过100万,受到了广大客户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