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技术,通过体外模拟体内温度、酸碱度、营养等环境,使细胞维持生存、生长繁殖及主要功能,又称细胞克隆技术。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复杂体内生命活动简化为可控体外模型,为细胞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等领域提供标准化研究平台。本文梳理细胞培养技术体系,包括细胞类型、培养基特性及应用场景,展现其基础性地位。

一、培养细胞的类型与生物学特性
体外培养细胞依来源、传代特性及生长方式分类,各类型在形态、功能及应用上差异显著。

(一)原代细胞(primary cell)
原代细胞指直接从活体组织或器官分离的初始培养细胞,保留体内原始表型和功能,是模拟体内生理状态研究的理想模型。通常将组织分离后的第 1 代及传代至第 10 代以内的细胞归为原代细胞。其获取需经组织消化、离心分离、筛选纯化等步骤,操作复杂,且不同来源细胞对培养条件要求不同,如上皮细胞需表皮生长因子(EGF),神经细胞依赖神经生长因子(NGF)。虽培养难度高,但因能真实反映体内细胞行为,在药物毒性评估、组织再生研究中广泛应用。
(二)细胞系(cell line)
细胞系由原代培养物首次传代成功后形成,具有相对稳定的体外生长特性。按传代能力分为有限细胞系和连续细胞系:有限细胞系增殖受分裂次数限制(如人成纤维细胞系约传 50 代后停止);连续细胞系因遗传突变(如端粒酶激活)获得无限增殖能力,成为永生化细胞。
细胞系多源于单一组织或细胞克隆,生物学特性均一,利于标准化研究。HeLa 细胞系是典型代表,1951 年从宫颈癌患者组织中分离建立,广泛应用于病毒学、肿瘤学、遗传学等领域,推动了细胞代谢机制、信号传导通路等基础研究的规模化开展。
(三)细胞株(cell strain)
细胞株是从原代细胞或细胞系中经筛选、克隆获得的具有特定标志或功能的细胞亚群,特异性强于细胞系。如经基因编辑稳定表达荧光蛋白的细胞株,或对特定药物有抗性的细胞株,其特性可稳定遗传,适用于特定研究。例如,CHO 细胞株因高效表达外源基因,成为生物制药核心工具;含特定受体的细胞株广泛用于药物筛选。
(四)按生长方式分类的细胞类型
依体外生长是否依赖支持物,分为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贴壁细胞需固相支持物(如培养瓶壁),通过分泌细胞外基质或利用培养基中贴附因子(如纤连蛋白)黏附生长,形态多为成纤维状、上皮样或多边形。多数正常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肝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及部分肿瘤细胞属此类,其贴壁特性与体内组织架构相关,如上皮细胞体外仍维持极性生长。
悬浮细胞无需支持物,在培养液中呈单个或细胞团悬浮生长,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主要来源于血液、淋巴组织或骨髓,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某些肿瘤细胞(白血病细胞)。其培养体系易规模化,在疫苗生产、细胞因子制备中应用广泛。

二、细胞培养基的组成与分类
细胞培养基是体外培养核心,提供营养、维持渗透压及酸碱平衡,成分直接影响细胞状态。按成分明确性及来源分为以下几类:
(一)天然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源于动物体液或组织提取液,如血清、胚胎浸出液等,其中胎牛血清(FBS)最常用,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可提供营养、激素、生长因子,通过结合蛋白参与代谢,提供促贴附因子。但存在成分复杂、批次差异大及潜在生物污染(病毒、支原体)等问题,限制了其在标准化研究及临床中的应用。
(二)合成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由化学试剂精确配制,成分明确稳定,含糖类(如葡萄糖)、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维生素(如 B 族)、无机盐(如 Na⁺、K⁺)及核苷类等。虽克服天然培养基成分不明确的缺陷,但需添加 5%~10% 血清满足细胞生长。
各成分作用特异:葡萄糖为能量来源,浓度依细胞代谢调整(肿瘤细胞需求较高);谷氨酰胺参与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稳定性差需新鲜添加;无机盐维持渗透压并参与信号传导(如 Ca²⁺参与肌肉收缩);维生素调控代谢酶活性。常见合成培养基有 DMEM、RPMI 1640、MEM 等,RPMI 1640 因含较高浓度维生素和氨基酸,更适合悬浮细胞培养。
(三)无血清培养基
无血清培养基不含动物来源成分,通过添加重组蛋白(如胰岛素)、合成生长因子(如 EGF 类似物)及小分子(如孕酮)模拟血清功能。其成分明确、批次稳定,降低生物安全风险,广泛用于生物制药(如单克隆抗体制备)及临床细胞治疗。
需针对特定细胞优化,如 CHO 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添加锌离子和丁酸钠促蛋白表达,杂交瘤细胞培养基补充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支持抗体合成。虽成本高,但在提高产品纯度、减少批次差异上优势显著,是现代生物制造核心技术。

(四)平衡盐溶液
平衡盐溶液(BSS)由无机盐、缓冲物质及少量碳水化合物组成,维持渗透压和 pH 稳定,提供基础营养。常用的有:
DPBS(杜氏磷酸缓冲盐溶液):含磷酸盐缓冲对,用于胚胎培养、细胞漂洗及冻存液配制,可加葡萄糖延长细胞存活;
HBSS(Hank's 平衡盐溶液):含双重缓冲系统,适用于组织块漂洗、细胞运输及短期培养;
EBSS(Earle's 平衡盐溶液):碳酸氢盐浓度高,专为 CO₂环境设计,用于细胞自噬诱导等实验。
虽不能支持细胞长期生长,但在维持短期活性、清洗代谢废物中不可或缺。
三、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领域
细胞培养技术作为基础平台,应用渗透多个学科,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基础研究中,为解析生理机制提供可控系统,如通过心肌细胞培养研究心律失常电生理基础,利用神经干细胞探索神经元分化调控网络。疾病研究中,肿瘤细胞系助力致癌机制研究(如 HeLa 细胞阐明 HPV 与宫颈癌关联),原代肝细胞为肝炎病毒感染模型提供工具。
药物研发中,是筛选和毒性评估的核心手段,如构建肿瘤细胞模型筛选抗癌化合物,利用心肌细胞模型评估心脏毒性,提高开发效率和安全性。生物制药依赖大规模培养技术,重组人胰岛素、单克隆抗体等以 CHO 细胞、骨髓瘤细胞培养为基础,全球年市场规模超千亿美元。
再生医学领域,干细胞培养与分化为组织工程皮肤、软骨修复提供种子细胞,CAR-T 细胞体外培养改造推动免疫细胞治疗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随着三维细胞培养、类器官技术发展,模型正从二维向立体结构演进,进一步拓展在精准医学、个性化治疗中的前景。细胞培养技术的革新,将持续推动生命科学突破与临床转化。
乐备实是国内专注于提供高质量蛋白检测以及组学分析服务的实验服务专家,自2018年成立以来,乐备实不断寻求突破,公司的服务技术平台已扩展到单细胞测序、空间多组学、流式检测、超敏电化学发光、Luminex多因子检测、抗体芯片、PCR Array、ELISA、Elispot、多色免疫组化等30多个,建立起了一套涵盖基因、蛋白、细胞以及组织水平实验的完整检测体系。
我们可提供从样本运输、储存管理、样本制备、样本检测到检测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服务。凭借严格的实验室管理流程、标准化实验室操作、原始数据储存体系以及实验项目管理系统,已经为超过3000家客户单位提供服务,年检测样本超过100万,受到了广大客户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