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间转录组学概述
空间转录组学(Spatial Transcriptomics)是一项能够在保留细胞原始空间位置的前提下,全面解析组织中基因表达模式的新兴组学技术。该技术通过将高通量转录组测序与组织形态学信息相结合,不仅可获取基因表达数据,还能将表达谱精准映射回组织中的原始位置,从而揭示基因表达在复杂组织结构中的异质性与功能区域划分。其在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肿瘤学及病理状态研究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二、空间转录组学研究的意义
理解细胞在组织中的空间分布及其微环境互动,对于揭示正常生理状态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虽可提供高分辨率的基因表达信息,却丢失了细胞在组织中的空间背景。空间转录组技术填补了这一空白,使研究人员能够在原位背景下识别细胞类型、状态及彼此间的信号交流,为构建组织水平的基因表达三维图谱奠定基础。
三、空间转录组技术发展历程
空间转录组技术并非一蹴而就,其建立依赖于多项关键技术的数十年积累。早在1996年,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的出现使得研究者能够在不破坏组织结构的前提下精确获取特定区域的细胞群,并保留空间信息。1998年,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改进实现了单分子RNA可视化,为高分辨率空间检测奠定基础。
随着组合标记策略和超分辨率显微技术的引入,如2002年提出的多色条码探针和2012年的超分辨成像结合多轮杂交策略,显著提高了转录本的检测通量与准确性。2013年出现的原位测序(ISS)方法首次实现直接在组织切片内对目标转录本进行测序。随后,2015年发表的荧光原位测序(FISSEQ)进一步拓展为非靶向全转录组成像,保留空间信息的同时获取全基因组表达谱。
近年来,多种高通量空间转录组技术陆续问世。例如MERFISH通过二进制编码和错误校验机制显著提高了多重RNA检测的准确性;STARmap整合了水凝胶包埋与原位测序,实现厚组织的高通量转录组成像;Slide-seq和HDST则通过高密度微珠阵列捕获poly(A) RNA,并借助空间条码追溯转录本位置。2019年,Visium空间基因表达解决方案,通过带有空间条码的捕获点阵,将组织成像与NGS测序深度融合,成为当前广泛应用的代表性平台。
四、当前主流空间转录组技术分类
目前广泛使用的空间转录组技术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新一代测序(NGS)的方法,在构建测序文库时通过空间条码记录转录本的位置信息;另一类是基于成像的策略,具体包括原位杂交(ISH)与原位测序(ISS)两种。前者通过多轮探针杂交与成像识别RNA分子,后者则直接在组织内对目标分子进行扩增与测序。这些方法最终输出的是一个三维空间坐标与基因表达量共同构成的矩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空间转录组”。
五、应用领域与前景展望
空间转录组学已在多个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展现出重要价值。例如,空间转录组学在肿瘤微环境应用:利用该技术解析肿瘤内部不同区域的细胞组成与相互作用,为免疫治疗提供新见解。空间转录组学在发育生物学中的进展:应用该技术揭示胚胎或器官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空间动态变化与模式形成机制。
尽管当前技术已在通量、分辨率和多组学整合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如RNA降解控制、检测灵敏度与成本等方面的挑战。未来空间转录组技术将朝着更高空间分辨率、多组学整合、时间动态观测与计算分析自动化等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我们在时空维度上对生命过程的系统理解。
乐备实是国内专注于提供高质量蛋白检测以及组学分析服务的实验服务专家,自2018年成立以来,乐备实不断寻求突破,公司的服务技术平台已扩展到单细胞测序、空间多组学、流式检测、超敏电化学发光、Luminex多因子检测、抗体芯片、PCR Array、ELISA、Elispot、多色免疫组化等30多个,建立起了一套涵盖基因、蛋白、细胞以及组织水平实验的完整检测体系。
我们可提供从样本运输、储存管理、样本制备、样本检测到检测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服务。凭借严格的实验室管理流程、标准化实验室操作、原始数据储存体系以及实验项目管理系统,已经为超过3000家客户单位提供服务,年检测样本超过100万,受到了广大客户的信任与支持。